第十三章 缺乏公共意识
中国最古老的文学作品之一——《诗经》中记载了这样一句话,据说是一位农夫的祈祷:“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大意是:降雨的时候,雨水先降落到公家的田里,然后再降落到私人的田里。且不说是在周朝的兴盛时期,还是在以后的朝代也如此,但是现在,像类似这样的祈祷肯定是极少的了,不管是农夫,还是其他人,都不会再祈祷上天先降雨到“公田”里了。
中国政府实质上是一个家长制的政府,它要求臣民绝对顺从。有句谚语说:“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结果却被一个种植园的黑奴理解成:“人人为自己,上帝为自己!”其实,这位黑奴对谚语的理解,正道出了一般中国人对权力本质的最根本的看法。在他们看来,“我要多为自己着想”。如果考虑到政府,他们会认为“政府力量强大,完全可以照顾好自己,用不着我们操心”。而在政府方面,尽管作为家长,却将主要精力用来照顾自己,而不是照顾他的家庭成员。
一般地,在危难降临之前,政府基本上不会为百姓做些什么,除非等到危难真正降临之时,他们才被迫做一些事情来挽回损失。人们很清楚地认识到,政府之所以采取措施以减轻河水连年泛滥所带来的沉痛灾难,其目的仅仅是为了保证赋税不受损失。当然,百姓自己会做一些事情来防止这种灾难的发生,而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出于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他们明白,只有自己亲自动手,才能确保做好这项工作,而如果让政府来做这些事情,只会不可避免地增加苛捐杂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