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想打四星,但是真的不想推荐,大量的长镜头加上理不清的故事线,随性却足够让人窒息. 分不清是自身的共情能力还是曾陷入过抑郁的状态中印发的共鸣,散乱的人物分布看似在一个镜头下被关联,但各自又都是个体,而所有人似乎都那么绝望和悲怆,甚至都有或多或少的情绪心理疾患. 随着推进,终于在韦布呐喊的时候被带出情绪而落泪,紧接着就是被带出的情绪难以快速收拾干净,氛围沉闷,持续压抑,内心堵塞……似乎能感受到胡波困在其中的痛苦(类似之前某段时间的状态,太相似但又令人恐惧怕再次掉入其中,所幸当时被朋友捞出来,昨天观影后也幸得友人陪同),努力释放却就是挣脱不了,太难受了,就连最后那一声大象的吼叫也显得难过(但. 不敢谈…文本上,本片或许可被视为当代日本人在私人与社会规范间的拉锯战,女性反抗成为社会规范形象,试图维持私人空间,而男性在来自社会的私人创伤下转而通过占有女性私人空间寻求社会认同,同时主要人物均从画外的私人空间出场. 视听层面,摄影机可以视为人物先验的私人空间,手持暗示危机,横摇表示隔绝,过曝营造不安,快速横移与淡出压缩时间并制造惊悚效果,照度的突兀变化反映女主心理. 此外,非环境音的应用在本片中同样出彩. 突兀出现或(由孩子呼吸,冲水声)叠化的刺耳弦乐暗示女主心理的不安与恐惧,父子车内戏的钟摆声暗示时间短促,沉默时响起的船笛表明男女内心的分离. 但这或许也带来了一个无解的矛盾——现实主义和即兴表演创造的写实性与视听层面的非写实处理让这部私小说在攀描与解构间暧昧地摇摆,但也许这层暧昧正是私小说的魅力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