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张扬用真实人物自我还原演绎以及置景舞台化打破真实感的方式来贴近人物和从另一层面抒发主角情感,但这些形式上的创新依旧抵不住贾宏声自我本人的魅力,自他一开始直视镜头,那份真诚坦荡的眼神就将自己托付给了观众,正因为这份真诚的存在,才在逐渐还原事件的过程中,愈加糟糕的要求没有激起观众的反感,阻挡对这个人物的进步一思考. 在旁白与真实事态交织的叙述中,贾宏声自我的内心与外界的评价搭造了一个平行的运行轨道,相互对照,又不互相干扰,令观众自我去挖掘内容,正是这一不激起矛盾剧作结构的存在,电影才能在围绕家庭变故的情况下,却始终没有发生情感破裂,贾宏声才能自我的追溯回忆以及反思,最终达到了最后的和解,而这一做法也贯彻了电影一开始就确立的目标——自己.
但在现实来看,最后和解好似主创们送给他的祝福. 这是一部象征着冲破过去的枷锁、向往自由不做情感奴隶的文艺电影. 全片比较闷,叙事平淡,情绪的表达和剧情的张力融入到了朱莉(朱丽叶·比诺什)的眼神里. 影片开始,丈夫和孩子的离去让她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她沉浸于悲伤的过去而无法自拔. 因此,她选择了逃避和拒绝,处于被动与不自由的状态. 在意识内里,她拒绝活着,选择自杀;拒绝奥利维的关怀,拒绝采访,拒绝回忆,拒绝为爱哭泣,拒绝身体的救赎,拒绝所有的一切. 然而,在潜意识里与行动上,她去到与丈夫经常去的咖啡馆. 她在意识上拒绝,行为上却顺从过去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