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子是删繁就简的偶像剧,只有几句对白写得不错. 从结果来看,我感觉剧本(包括剪辑)修补或者说互相迁就的痕迹太重,例如为了表达儿子认为小杰是好人的心态转变,加了心理医生的说明视角,万芳的表演也不好,这个角色完全拿掉都可以.
为了佐证感情的真挚又有儿子的叙述来衔接并不连贯的每场戏,甚至为了写小三这个人,让儿子非得要住进去探索.
每个角色都负担着剧情里感觉无法回天的要修补之处,很不真实.
设计感太强,镜头就像是刻意旁观,又有儿子主观跳跃的旁白,例如那个邱泽接到保险电话走在低机位镜头前刻意蹲下,你都无法说是表演还是镜头硬塞给你一种情绪或故事.
谢盈萱很好,但导演不会用她,重点全在情绪的大戏上,相反很多小戏演得非常好,一开始拍门后的状态,出租车上的闪回,这些戏她全都拿出高段位表演,她绝对是一个很有表演力的演员.
导演之前的《宠爱》非常好,是那种自然、舒服、毫无矫揉造作的好,也是那种无论何时何地都愿意重看的电影,但这一部从开场就让人浑身不得劲儿,原作如何于我来讲毫无兴趣,但就本片来看不像是一部电影,或者说更像是电视剧素材拼凑而成,和《宠爱》放一块儿完全看不出是出自同一个导演.
两位主演同样没贡献多少好感,彭昱畅自《宠爱》后留给我的好印象由此减半,张子枫的机灵劲儿也顿时全无,两人前三场对手戏就已原形毕露,塞满了脱离现实的刻意与做作,这一策略放在其他地域可能适用,但这一为了讨好当下年轻观众的行为却无法与其后发生的剧情产生有效联结.
都在说一部好戏需要好导演、好剧本、好演员,但有时相比于好与坏,对与错或许更重要:对的导演、对的剧本、对的对手,这部片三样几乎全无.
成名太早究竟是不是一件好事儿,没人能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