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亮子作为税务署调查员,凭借其敏锐的洞察力与锲而不舍的追查,往往能使许多狡猾的公司老板现出原形,而经营旅馆业的权藤则是亮子心中难以彻查的偷税老狐狸. 税务稽查员为查获逃税者而采取的极端手段被以浮夸形式进行呈现,加之亮子/权藤对立人设的化学作用,迸发出强大的喜剧效果.
但本片并非完全无理的闹剧,其所折射出的当代社会问题及经济和政治领域的腐败与丑恶是值得一再反思探讨的.
伊丹十三电影的优秀之处,或许就在于娱乐趣味与社会批判性的平衡把握.
2、直至最后一幕才具体化的人物道德观:权藤通过公园里玩耍的孩子们,间接提及捍卫自我追求幸福的权利,然后以手指的划破(血液涂写银行账号)向亮子袒露长期隐藏的秘密,生动象征地阐述了无耻征税的根本意义.
当他离开后,镜头仍停留在亮子的后脑勺,意味着她于自身职业突然产生的良心危机.
如果看过《艾琳》或者《艾琳》,本片大可忽略,但如果想窥见特定历史时期香港普通市民的全景式生活,《艾琳》是最佳的备选.
客观来讲,惯性走失和失忆的老人有喧宾夺主之嫌,但这也从侧面体现了中年女人所承受的家庭重担,在《艾琳》里,中年危机的叙述是多面性的,从三代人各自的困境做了全方位的呈现,到了《艾琳》,则是琐碎的日常,这种去戏剧化的处理很容易让你陷进去,仿佛经历了另一番人生.
在萧芳芳看来,工作是她人生中最重要的事,可丈夫认为嫁给他才是这辈子的荣光,看似迥异的价值观实则体现的是同样达观的生活态度,无论是作为职业女性,还是家庭的支柱,萧的身份始终是游离于公公、丈夫、儿子、公司等多个角色之间.
难能可贵的是,许鞍华对此做了很简单的处理,只保留了生老病死柴米油盐和时间流逝.